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14篇
  免费   3526篇
  国内免费   2559篇
电工技术   2942篇
综合类   3006篇
化学工业   3509篇
金属工艺   2041篇
机械仪表   2072篇
建筑科学   2223篇
矿业工程   1123篇
能源动力   883篇
轻工业   3112篇
水利工程   1034篇
石油天然气   957篇
武器工业   362篇
无线电   299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90篇
冶金工业   1087篇
原子能技术   826篇
自动化技术   4038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453篇
  2022年   1141篇
  2021年   1491篇
  2020年   1025篇
  2019年   720篇
  2018年   799篇
  2017年   830篇
  2016年   736篇
  2015年   1314篇
  2014年   1678篇
  2013年   1865篇
  2012年   2441篇
  2011年   2595篇
  2010年   2447篇
  2009年   2314篇
  2008年   2263篇
  2007年   2262篇
  2006年   2031篇
  2005年   1534篇
  2004年   1107篇
  2003年   739篇
  2002年   691篇
  2001年   653篇
  2000年   480篇
  1999年   187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9篇
  1976年   4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18篇
  195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 研究不同超音速火焰喷涂条件下WC-12Co粒子在45#碳钢基体上的沉积变形行为。方法 基于Johnson-Cook塑性材料模型与Thermal-Isotropy-Phase-Change热材料模型,采用LS-DYNA进行建模分析。结果 不同喷涂参数下,WC-12Co粒子在45#碳钢基体上的沉积行为存在明显差异。沉积过程中,粒子等效塑性应变幅度高于基体;粒子边缘位置等效塑性应变幅度高于粒子中心轴线位置;粒子初始速度与初始温度的增加有助于提升结合界面温度与粒子扁平化程度;粒子初始温度与粒子初始速度对接触界面能量变化影响程度基本一致,单位粒子初始速度与温度提升的能量贡献比 分别为0.78以及0.76,二者的能量贡献比近似相同;适度的基体预热( =500 K)可以促进粒子变形,加深沉积坑深度,增大粒子与基体的结合面积,有助于提升粒子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基体过冷( =300 K)将导致粒子“翘曲”,降低粒子与基体之间的结合面积,基体过热( =600 K)将导致二者结合处于不稳定状态,易引起粒子剥落,二者均不利于粒子与基体的有效结合。结论 一定范围内提升粒子初始速度、温度与基体初始温度,可以提高粒子扁平化程度,增大粒子与基体结合面积,提升粒子与基体的结合性能,进一步提高涂层质量。  相似文献   
72.
苏鑫 《煤化工》2020,48(2):36-40
为了研究粒度级配对神华煤成浆特性的影响,通过筛分和干法调浆,探讨了不同粒度分布煤粉的成浆性,结果表明:在添加剂用量为0.3%(干基/干煤)时,具有连续级配特征的原始煤粉可制备出质量分数为61%的煤浆;利用筛分法,分别去除原始煤粉中0.045 mm以下、0.045 mm^0.15 mm、0.15 mm^0.3 mm和0.045 mm^0.3 mm部分,得到4种具有不连续级配特征的样品,其所制煤浆流变性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去除0.045 mm^0.3 mm部分的样品的成浆质量分数提高了3个百分点,在黏度符合要求的前提下流动性大幅提高;连续级配和非连续级配的煤浆均存在黏度与流动性不统一的现象,当级配中粗细颗粒粒径差较大且细颗粒含量达到一定值时,这种现象更加明显。采用粒度级配技术制浆,其细颗粒含量存在一个合理的区间。  相似文献   
73.
为研究深部高应力条件下层状岩体巷道的承载特性及失稳机理,采用物理相似模拟试验方法,并借助高速摄像机、静态电阻应变仪、位移计等手段,研究了不同支护方式(无支护、锚杆支护、锚杆索支护)层状岩体巷道的变形破坏特征和应力演化规律;同时,从压力拱的角度分析了层状岩体巷道的成拱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无支护条件下,巷道围岩变形破坏严重,顶板大面积垮落,呈现倒V型破坏区,无法形成有效的压力拱结构;采取锚杆支护和锚杆索支护后,巷道围岩应力状态得到改善,能够形成有效的压力拱,围岩变形量减小。研究成果为类似地质条件巷道支护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4.
本文总结了尾矿库安全在线监测系统的通信技术及其应用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4G通信技术的尾矿库安全在线监测系统架构,说明了分布式一体化数据采集传输单元的设计方案和优点;通过具体应用案例介绍了分布式一体化数据采集单元的应用效果。本文对4G通信技术的应用推广和提高矿山安全在线监测系统稳定性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5.
本文针对国内地下深部铜矿矿山已建成的井下排水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以铜矿井下排水自动化系统设计和建设为背景,介绍了排水自动化系统的功能要求、控制关键、实现方式、联动智能分析,该系统以电动阀门改造、Wincc软件等为建设平台,结合水仓水位、主管道压力和流量、阀门开度智能感知等数据,采用地下深部多级联动排水智能调控,远程自动对离心泵、电动闸阀等控制,实现了排水系统远程智能控制。  相似文献   
76.
铅基快堆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第4代核能系统,在燃料增殖和嬗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具有良好的非能动安全特性和经济性,且有利于实现小型化,是目前国际核能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总结了国内外主要铅基堆型,指出了小型化是铅基快堆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指出了当前铅基快堆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热工水力关键问题的5个方面,即液态铅/铅铋流动换热特性研究、堆芯/组件热工水力分析、铅池内流动换热现象研究、系统热工水力安全分析以及特殊现象的热工水力分析,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展开了分析,总结了当前研究成果,并分析了研究的发展趋势以及遇到的技术瓶颈。本文可为铅基快堆的设计和热工水力分析提供一定的建议和指导。  相似文献   
77.
针对传统协同过滤(CF)推荐算法存在评分矩阵稀疏、扩展性弱和推荐准确率低的缺陷,提出一种改进模糊划分聚类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GIFP-CCF+)。在传统基于修正余弦相似度计算方法上,引入时间差因子、热门物品权重因子以及冷门物品权重因子以改善相似度计算结果;同时引入改进模糊划分的GIFP-FCM算法,将属性特征相似的项目聚成一类,构造索引矩阵,同索引间根据项目间的相似度寻找项目最近邻居构成推荐,从而提高协同过滤算法(CF)的精度。通过与Kmeans-CF、FCM-CF和GIFP-CCF算法进行仿真对比实验,证明了GIFP-CCF+算法在推荐结果和推荐精度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8.
王晓云  邓伟  张龙  苏鑫  赵世卓 《电信科学》2022,38(11):11-23
大气波导干扰是特定气象条件下发生的时分双工(time-division duplex,TDD)系统内干扰,是TDD移动通信系统大规模组网面临的顽疾。在总结分析大气波导干扰成因和分类等的基础上,对大气波导干扰进行建模和表征,验证了海量干扰源在时域和频域的功率集总特征,并结合大量4G/5G现网实测数据给出了典型条件下内陆波导和海面波导的量化干扰信号传播模型,对于干扰的预测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干扰特征,给出了TDD系统预防大气波导干扰的帧结构与组网的4项设计原则,5G现网数据表明干扰控制方案有效,上行干扰下降10 dB以上,相关原则对于6G系统的设计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9.
为满足电网运行实时风险评估时效性要求,解决电网运行实时风险评估与定级中效率与精度两者间协调的问题,在当前国家和主要电网企业规定的电网运行事故定级标准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快速定级方法。快速定级方法充分考虑了电网运行实际特性,采取数据治理和算法重构两方面主要措施,对原判定方法进行优化处理。通过数据治理,大幅降低了对外部数据的依赖性,并取消了部分不必要的输入数据。采用算法重构,进一步将运行风险定级与实际业务流程紧密联系。以该快速定级方法为核心,构建了支撑电网运行风险分析与事故处置的实时运行风险管理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框架与系统架构。最后结合该系统在贵阳的实际应用情况,分析了快速定级方法的实际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80.
在固体材料表面黏附成膜是微藻细胞的一种生理特性。近些年基于微藻生物膜的生物过程,如生物膜贴壁培养和防附着技术受到了很多关注。微藻在固体材料表面的黏附受藻细胞与材料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建立黏附强度与材料表面性质参数间的关系对于通过材料选择来强化或控制微藻生物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工作的目的是揭示和明确材料亲疏水性对微藻黏附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双酚A环氧(EP)树脂表面亲疏水改性的方法。通过将亲水性的二乙醇胺(DEA)或疏水性的聚甲基聚硅氧烷(PMHS)加入到EP树脂中反应,EP树脂表面水接触角在36.80?~98.34?范围内可通过加入不同量的DEA或PMHS实现任意可调,材料的表面水接触角与DEA或PMHS加入量之间有线性关系。重要的是这种改性方法获得的材料,其形貌、结构、表面粗糙度等表面性质几乎没有变化,从而在研究和关联微藻黏附量与材料表面亲疏水性(表面水接触角)之间的关系时可以排除亲疏水性之外的其他表面性质的影响;其次,考察了小球藻和栅藻在不同亲疏水性材料表面的黏附行为,结果表明小球藻和栅藻在亲水性和疏水性材料表面均能黏附成膜,但在亲水性材料表面黏附更多更快;建立了微藻最大黏附容量与材料表面接触角之间关联关系,表明微藻最大黏附容量随材料表面水接触角的增大而线性降低,栅藻的表面黏附容量比小球藻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